1.
家蚕养殖起源于我国,距今已经有五千年历史,蚕由桑树害虫被驯化成经济动物。如今家蚕又成了遗传实验中的模式动物,为遗传学研究作出贡献。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家蚕的正常头部对红棕色头部为显性,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这两对性状分别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头部和体色均正常的纯合雌蚕与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的雄蚕杂交,F1中雌蚕全部为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均正常,这种性状遗传为,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型,判断的依据是。将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F2出现少量表型为头部正常透明体色和红棕色头部正常体色的个体,导致这些个体出现的原因是。
(2)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食桑少、出丝率高和丝质优等特点。俄罗斯科学院经数十年的努力,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w和p是性染色体上两个隐性致死基因,均为纯合致死,该系统的雄蚕同时携带w和p,据此推断w和p是(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利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品种的雌蚕杂交,F1雌性个体全部在胚胎期死亡,只有雄蚕才能正常孵化,可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在下图中标出两个亲本中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3)
现代家蚕是由中国野桑蚕人工驯化而来,中国野桑蚕幼虫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而现代家蚕幼虫刚孵化出来时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野桑蚕幼虫生活在树干上,褐色花纹是它对环境的,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野桑蚕幼虫到现代家蚕体色上的变化:。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伴性遗传;
自然选择与适应;
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