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资料1:栽培大豆原产于中国,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只有约30%的基因得以保留, 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大豆疫露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合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抗病×感病

28

0

抗病×抗病

118

38

资料2: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解析了大豆物种的进化历程。目前,该团队已经找到 183个基因,这些基因影响着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为大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与感病在遗传学上称为。根据研究结果,其中的是隐性性状。
(2) 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H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h表示,则第Ⅱ组子代抗病的基因组成是
(3) 我国科学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优良基因,丰富了多样性。
(4) 人们利用化学药品或物理射线处理萌发的大豆种子,能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利用航天技术将大豆种子带到太空,也能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都会导致生物产生(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利用这些手段一定能得到优良品种吗?,原因是
(5) 除了文中提到的研究,请列举一项我国科学家在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
【考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生物变异的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