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有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造纸等行业建立起工厂。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配合,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从1770—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等
材料二 在求强、求富观念的影响下,晚清地方督抚相继创办许多以“局”命名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但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官僚衙门式的管理体制与家长式统治。即以维护“官权”“官利”为建立企业管理体制的最高准则,把企业当作封建政权下的一个直属机构。轮船招商局,自1872年至1911年先后有过19个总办、督办、帮办、会办。郑观应指出,“招商局腐败极矣,六总办、三董事、一顾问,无一非分肥之辈”。张之洞兴办汉阳铁厂时,在既没有探明铁矿,又不知煤源的情况下,盲目地向英国购买炼铁炉,结果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洋务运动自强的目标终未达成。
——摘编自陈映芳《经营管理与洋务企业的破产》
材料三 1950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学会管理企业》的社论,要求一切工矿企业必须改变旧的封建主义管理制度,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各工矿企业大都建立了工人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成立了基层劳动组织——生产小组,民主选举了小组长,工人干部逐渐代替了封建把头。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热烈拥护。1960年代初,鞍钢总结了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周恩来总理曾赞扬大庆油田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基本经验,这些经验是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的成功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余菁《新中国70年企业制度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