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点”。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5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国外贷款。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在此期间蓬勃开展的原因。
【考点】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   1920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他阅读了许多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亲自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的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早在1918年初,列宁就提出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设想,把它作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特殊经济形式。1921年7月,国家允许苏俄公民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和开办雇佣工人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国家垄断贸易改为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

——摘编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二   苏联的工业化方针强调高速度是工业化的灵魂,其做法是高积累、高投入,把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1939年斯大林在其总结报告中继续坚持“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口号,并提出苏联的基本任务是要在10到15年内在按人均计算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规定为14%。为了高速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还实行榨取农民、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在斯大林普遍集体化的思想指导下,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用粗暴的命令和暴力强迫农民与中农参加集体农庄,许多州提出了“谁不参加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相较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评述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