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该地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主要种植冬小麦(6月收获)和玉米(10月收获)等农作物。
该地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在冬季和6月出现低值,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指出图中植被类型,并说明板根的作用。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评估植被状况的有效参数之一,它与植被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可以较好地表征大尺度范围内植被生长状况。NDVI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人类活动等。下图示意太行山东坡植被NDVI与海拔的关系,太行山NDVI值冬、夏季差异较大。
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对有限空间资源和其他生活条件之间的竞争。竞争指数越高,说明该生物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越强。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最高峰海拔2691米,北坡的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从海拔600米至山顶依次为红松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岳桦林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下图为长白山岳桦林竞争指数梯度分布及岳桦林景观图。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