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信发展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新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部分阶段)

阶段及时间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1949年邮电部成立,全国电话用户只有26万,电话普及率仅为0.05%;1958年北京电报大楼建成。这一阶段,通信建设主要是为了服务党政军部门的通信需求。

第二阶段

1979~1985年

通信技术开始成为经济社会与民生发展的工具,通信服务进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此期间,我国自主研发了多项民用通讯设备。

——摘编自祁馨仪《中国通信“长征路”》

材料二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在通信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出现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影响。
【考点】
衣食住行的变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部分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旅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01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已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归纳体现的社会变化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自行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田野,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我国由此赢得“自行车王国”的美誉。特别是在城市,每逢上下班,成千上万辆自行车涌上街头,蔚为壮观,外国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凭借自行车,中国人第一次整体加快了出行速度。此后 20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民众收入不断提高,轿车逐步进入人们视野,经受不住“日晒雨淋”的自行车开始被嫌弃,“有车一族”由两个轮变成四个轮。现如今,轿车虽然越来越普及,但由此引发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停车难等问题也是越来越凸显,再加上有些地方轿车难以进入,而自行车却可以穿梭自如,且目前国家倡导绿色出行,使“自行车热”再度掀起。

(2)根据材料,概述自行车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
(3)上述两个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综合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贾建云、舒畅《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昆明民生发展报告之十四》

材料二

生活领域

相关描述

食品支出一直是官渡区城乡居民家庭开支的主要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期,在近30年间,官渡区城乡居民在食品上的支出高居65%以上。到2018年,下降到30%以下。此后,吃的问题已由温饱向营养、健康转变。

一年一套衣服、鞋袜,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较深的印象。八十年代以来,城乡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支出金额虽然都逐年增加,过去一件衣服穿四季的景况没有了,从春节前集中购买衣着的现象也转变为按需或是按季节变化购买。

解放初期,人均住房面积约10平方米,大量的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甚至还有茅草房。到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拥有砖混结构住房面积分别达到83、74平方米,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窗明几亮的房屋。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家庭拥有一辆自行车就为奢侈品,城镇居民拥有量也较低,1978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35辆,到1984年,农村才基本实现自行车普及。人们从步行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如今的家用小汽车,甚至50%以上的城乡居民家庭都实现了拥有家用汽车。

——摘编自贾建云、舒畅《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昆明民生发展报告之十四》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观点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