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流域上游有乌兰布和沙漠,湖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被誉为“塞外明珠”。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随着河套灌区开发,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农田灌溉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等的排入,乌梁素海水质逐年恶化。自2018年起,当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乌梁素海重获新生。
说明使乌梁素海重获新生的治理措施。
下图中山脉为贺兰山,其西侧湖泊多为咸水湖,东侧是宁夏平原。沙湖分布在宁夏平原之上,北面是大片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的灌溉农业区。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至今仍然在不断下沉。沙湖景色独特,“沙、水、苇、鸟、山、荷”六大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1)实地考察发现,沙湖地区每年初次降雪,受沙湖影响很大。据图说出初雪降落集中在沙湖的位置,并解释原因。
(2)与西侧咸水湖相比,近些年来沙湖面积不断扩大,试分析原因。
(3)简述沙湖面积不断扩大对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是罕见的内流湿地,也是中国首个丹顶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甲区域主要分布着芦苇沼泽,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和巢区;乙区域是鹤类等珍稀水禽的活动区和鸟类栖息繁殖地,分布着成片或断续的芦苇沼泽、湖泡、村屯、铁路公路干线和大型水利工程;丙区域主要供人类进行鹤类试验研究,并有限开放生态旅游。下图为扎龙湿地位置、周边地区范围示意图。
圩垸是长江中下游两岸居民沿河、湖筑堤,圈起低地,形成的农业用地和生活区域。该治水工程始于先秦,至唐宋已普遍存在;1980年代面积达到最大,又出现了加高堤坝“联圩并垸,内外河分开”、“修筑排灌渠”等新变化;1998年后开始拆除外河“圩堤”、迁移垸内居民,使圩垸逐步恢复到自然状态。
上述材料反映了湿地哪些功能( )
①调蓄洪水②调节气候③航运④净化水中污染物质⑤生物多样性
山会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古时,当地先民就开始在此围堤筑塘。至东汉时期,当地进一步修筑了堤岸,形成面积206平方千米的鉴湖(如图)。通过在不同时段开启或关闭鉴湖的水闸,山会平原的种植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聚落数量也随之增加。南宋以后,当她先民对原有河道进行疏浚和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排灌系统,沿海地区也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此后,古鉴湖逐渐因泥沙淤浅和大规模围垦而消失。
浦东国际机场从原规划位置向海边滩涂推进了700米,选择建在东海之滨。该机场处于候鸟迁徙要冲,附近高草丛生,有鸟类理想的“草、虫、水、土”环境,为防止鸟类与飞机冲撞,人们在机场以东的九段沙种植芦苇、互花米草,实施“种青引鸟”工程。经过数年实践,现在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已偏离飞行区3~5千米。人们用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手段,让飞机与候鸟共享蓝天。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