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

材料二:(唐玄宗)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唐朝盛世的名字,并分析出现盛世的前提。
(2)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 综上所述,请谈一谈你从以上材料中认识到哪些治国道理?
【考点】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贞观政要》是值得了解与研读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等。本书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作者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此书的写作初衷。

材料二   《贞观政要》目录与语句节选

( )君道第一

( )任贤第三

( )纳谏第五

( )俭约第十八

①“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②“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材料三   唐玄宗以后的历代君主们,莫不奉《贞观政要》为圣经。唐宪宗即位之初,即“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至于官员、知识分子乃至草野庶民,也大多奉《贞观政要》为政治读本、处世教科书。其中的许多段落和句子,至今还被人们引为哲理和格言。《贞观政要》问世不久,即随着遣唐使东还的航船传入日本,以后历代的幕府政权都相继援用,民间的知识分子,甚至寺庙的僧侣都争相研读不已。

——摘编自屈小强《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此书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2) 依据材料二,将《贞观政要》的语句与其所属的章节相对应(填写序号)。读史明理,任选其中一句话,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依据材料三,分析《贞观政要》的影响。
综合题 普通
3.

经济发展在历朝历代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特点与制约因素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史称“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前期社会的特征。

材料二

自商周秦汉以来,经济和政治的重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东汉末年,中原离乱,人口南迁,长江流域得以加速开发,社会经济呈现上升态势。……宋金对峙期间,南北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方尤其是东南地区,不容置疑地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所在。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江《大学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中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片中A处代表的朝代和B处代表的流域名称。并指出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