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古代经济”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释放僧尼宫女,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努力生产,耕作有时,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材料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五

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完成下列任务:

(1)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下令开凿的?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由北到南写出隋朝大运河四个河段的名称。并简要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 写出材料二中图1、图2所示的唐朝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3) 据材料二、三,归纳推动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4) 材料四中左图的农具名称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说出宋朝时从越南传入的、成熟早、抗旱力强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5) 材料五中的图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反映出清初的统治者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力推行什么政策?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出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引进的?
【考点】
盛唐经济的繁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农业、货币和人口等方面是古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唐,直的犁辕改进为曲的犁辕,既调节了耕地的深浅,亦省力,提高了耕作效率。从使用状态看,犁耕样式经历了二牛抬杠式、二牛三人耦犁式、二牛一人犁式,直至唐代,一牛耕作开始定形化。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交通便捷。唐兴农耕为先,继续推进奖励牛耕的政策,推行屯田制,各地根据土质情况配给耕牛,国家兴水利漕运以减少运粮对耕牛的使用。

——摘编自钱小唐《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见下表)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康熙二年(1663)

0.95亿

1163亿

6.88

1183

乾隆十年(1795)

3.01亿

2576亿

2.14

867

(3)综合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清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题 普通
2. 七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收集了以下几组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请你运用材料参与学习。

【第一组:图片】

材料一

【第二组:表格】

材料二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部分)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出现秧马

苏州、湖州等

经济作物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由南向北推进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

四川、浙江、海南岛

制瓷业

南宋制瓷中心在江南地区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贸易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出现

杭州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A__

四川

【第三组:文献】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GDP占世界1/3;对外贸易出超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18世纪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摘自戴逸《论康雍乾盛世》

       勤政爱民的康雍乾三位君主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推广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人口大幅度增长,但人口的急剧膨胀超越了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承载能力,农民起义还是屡屡爆发,       

       ——摘编自邹玉峰《依标循本   萃旨凝神》

(1) 材料一是学习小组围绕“唐朝经济繁荣”这一主题收集到的图片。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简要说明收集这幅图片的理由。
(2) 历同学在制作表时,遗漏了A处的填写,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分析表3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通过阅读材料三,你发现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4) 在完成以上三个活动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综合题 普通
3. 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宋时期的初始状况看,人口众多和土地辽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754年,全国共有9619254户,52880488人,唐代进入极盛时期。宋代人口出现区域大迁移,南方的人口比例在宋代以后持续增长,使人口重心永久地转移到南方。唐宋时期的人口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加速,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摘编自《唐宋时期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

材料二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成就较高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急速增长……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

——摘编自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

材料三   高产作物的推广、政治局势稳定、户籍赋税制度改革、赈济政策的完善使得清代乾隆时期的人口剧增到3亿,社会承受能力范围内的人口增加会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但人口攀上了历史巅峰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人地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财政体系受到冲击、人口大规模迁移、农民起义频发、吏治腐败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

——摘编自李贵彬《清代乾隆时期人口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

(1) 根据材料一、说出唐代的鼎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导致人口大迁移的因素,并归纳人口大迁移对经济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乾隆时期人口剧增的原因。辩证地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