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表碛厚度影响冰川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从而对冰川消融产生影响。终碛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在冰川前端的堆积物,可以指示冰川停滞的位置和停滞的时间。西布冰川长约9千米,是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最长的大陆型山谷冰川。第四纪期间,西布冰川槽谷和邻区的盆地中堆积了多期冰碛层,形成典型的冰碛地貌。从拉曲沟口至西布冰川末端整体上可自老至新分出4套冰碛物。下图为西布冰川末端地质地貌剖面图,YD终碛为新仙女木事件时期(持续约1300年)形成。
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按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下表为长江源区高寒草原面积变化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联度(数值越大表示关联度越高)。
环境因子
高山草原类型
气温
相对湿度
载畜量
人口数量
H-AS
0.845
0.904
0.740
0.558
M-AS
0.841
0.900
0.738
0.555
L-AS
0.799
0.906
0.711
0.547
(1)描述1969-2013年长江源区高寒草原面积的主要变化特征。
(2)指出1969-2013年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分析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地表径流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之间,面积4.22万平方千米,其中约一半面积在榆林境内。新中国成立之初,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70多年来,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特殊原因已治理的毛乌素沙地存在“二次沙化”的风险。下图为毛乌素沙地范围示意图。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