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图1)

(1) 味细胞上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 神经冲动在②处传导形式为,最终传到产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觉,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非条件反射,原因是
(3) 据上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填“能”或“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填“促进”或“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考点】
氨基酸的种类;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