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魏时期,马均改进前代汲水工具翻车。翻车需要人们踩动或摇动拐木,大轴即带动齿轮和板链围绕行道板上下循环运动,把水刮上田岸。

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材料二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唐朝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峰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三 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许多城市恢复了明代后期的繁盛。在当时西北各地也出现了很多商业的城市,它们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各族人民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清朝的对外贸易比以前也更加繁荣了,在嘉庆以前,清朝在国际贸易上始终保持出超地位。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 材料一中的筒车相比翻车最大的进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筒车用于农田灌溉的意义。
(2) 概括材料二中三次移民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考点】
盛唐经济的繁荣; 宋代的经济发展; 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一定时期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材料一: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图

材料二: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三:中国古都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

示例: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长安城平面图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紫禁城平面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都城长安在题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分析南宋至清朝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的趋势。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说明其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的理由。(示例城市不可选)

示例:西安

说明:西安是汉唐都城。长安城中东西两市商业繁荣。长安的建筑布局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