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桐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植物(从种子中提取油),油桐的顶芽绝大部分是混合芽,混合芽是既可形成花又可发育成枝叶的芽。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统计了各组的成花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注:成花率是指油桐发育成花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回答下列问题,

(1) 植物中赤霉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赤霉素还可由等微生物分泌产生。
(2) 据图,CK(对照)组处理为;分析结果可知,外施赤霉素能够;赤霉素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在该方面与其作用相反的激素是
(3) 查阅资料发现,外施赤霉素还能够影响花芽雌雄花的分化,但对不同植物雌雄花分化的影响有差异,如促进某些植物的雄花分化或促进某些植物的雌花分化。请你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外施赤霉素对油桐花芽雌雄花分化的影响。实验思路:
【考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侵染、动物取食等生物胁迫形成了多种防御机制。为研究非生物胁迫如气候变暖条件下植物防御能力的变化,用28℃处理模拟气候变暖的环境条件(拟南芥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选取拟南芥开展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水杨酸是植物防御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重要激素,作为与其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从而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的抗性。
(2) 拟南芥被昆虫取食后会释放一种气体分子X。用适量X分别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和水杨酸受体缺失突变体植株,再进行某病菌接种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植株体内该病菌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水杨酸受体缺失突变体植株对病菌的抗性(填“高于”或“低于”)野生型植株,原因是

(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用Pst菌株感染拟南芥后培养一段时间,检测拟南芥叶片中的Pst菌株数量(lgCFU).及拟南芥体内的水杨酸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推测气候变暖会(填“提高”或“降低”)植物的免疫能力、判断依据为

(4) CBP基因是一种水杨酸调节通路相关基因,在植物对生物胁迫的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经检测发现,与23℃条件下Pst菌株感染处理相比,28℃条件下Pst菌株感染后的野生型拟南芥体内C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降。为进一步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拟南芥免疫防御能力的机制,请完善下列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及预期实验结果。

组别

实验处理(28℃培养)

预期实验结果

野生型拟南芥

水杨酸含量较低

水杨酸含量较低

CBP过表达拟南芥

水杨酸含量较低

CBP过表达拟南芥+Pst菌株感染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