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浅现象’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思想始现于英国科学学学者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对《科学和技术编年表》等三种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形式论证了英国学者贝尔纳关于科学中心及其转移过程的见解。……
汤浅光朝以下述方式定义“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该国家保持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段为其科学兴隆期。由此,他指出近代以降,科学中心按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X国)顺序转移,如表所示。
汤浅光朝科学中心及其转移学说(据汤浅光朝论文制成)
国家 | 时段 | 地点 | 兴隆期(年) |
意大利 | 1540-1610 | 佛罗伦萨、威尼斯、帕都 | 70 |
英国 | 1660-1730 | 伦敦 | 70 |
法国 | 1770-1830 | 巴黎 | 60 |
德国 | 1810-1920 | 柏林 | 110 |
美国 | 1920-2000 | 新英格兰、加里福尼亚 | ________ |
据此表,他得出以下结论:
①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发生着周期性的转移。
②科学中心在欧洲的兴隆期平均值为80年,因此,科学中心的转移周期是80年。
③以此为基础,他预言说,若美国科学将遵循欧洲科学的同样规律,则美国的科学兴隆期将终止于2000年。
——摘自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