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轴心国的侵略行为……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家宣言》把26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国家集合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并祈祷“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一跪震惊世界,也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甲级战犯牌位供于靖国神社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日期也十分敏感,可说是毫不遮掩。此举引起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