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
(2) 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举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两例。
【考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2)概括材料二中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编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