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宗棠说:“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开放言论,取消无用的官职;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材料三   图为维新人士谭嗣同殉难图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道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强之策。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洋务派创办的一所近代军事工业。
(2) 根据材料二,列出戊戌变法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的两项内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在哪一年爆发的?请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来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5) 从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考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综合题 普通
3. 以法治国,健全法制,反映了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敬。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准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解散了国会。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 材料一反映了大清帝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在哪一场运动中被推翻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此文件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 分析材料三反映出袁世凯的什么政治野心?这样的野心注定了他的政治命运结果如何?这样的结局说明了当时的社会主流的思想观念是什么?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