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三日
铁凝
①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
②正定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③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松弛而柔韧的手腕给了她娴雅,那轻轻翘起的脚趾又给了她些许俏皮。她的右眼微微眯起,丰满的双唇半启开,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有意味的微笑。
④没有人能够窥透她的微笑,没有人能够明悉这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抑或是平静之后的再生。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
⑤次日,我再去隆兴寺。此次进寺,是专程去看天王殿北面那座大觉六师殿。
⑥实际大觉六师殿已无殿可看。殿宇早已坍毁,只有一方阔大的台基和几十尊柱础袒露在翠柏包围之下。台基正中兀自立着一只汉白玉莲座,莲座上的空香炉映衬着正北那绚烂华美的摩尼殿,更增添了这殿址的寂寥。
⑦据说大觉六师殿毁于民国初年。问及当地老者,都说只见过当年大殿塌陷过一角,却无人说得清大殿究竟是怎样片瓦无存。那丈余高的金装菩萨、金装佛呢?那百余尊五彩石罗汉呢?那嵌于四壁的宋代壁画呢?它们究竟在何时销声匿迹,如今连研究人员也无从回答。
⑧然而六师同释迦牟尼毕竟在这里共存过,那袒露着的台基便是证明。是那各派共享一寺的盛景丰富了正定的文化。
⑨我又想起了听父亲讲过的一座曾作过革命者摇篮的教堂。它和隆兴寺仅一墙之隔。当年,寺内伴着朝霞而起的声声诵经,随着晚风而响的阵阵檐铃,是怎样与隔壁教堂的悠远钟声在空中交织、碰撞?正定给予神和人的宽容是那么宏博、广大。东西方文化滋润了这座古城镇,这古城又慷慨地包容了这一切。
⑩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
⑪第三日,我本来决心去专访正定那教堂的,但教堂早就变成了一所部队医院。我忽然失去了进门的兴致。
⑫闲逛着,我进了一家很小的木器店。店里摆着精巧的折叠小木椅。问过价钱,竟是分外的便宜。我向售货员试探,能不能允许我挑两把?一位富态的中年女售货员不仅欣然应允,还说若是挑不好再去库里为我拿。
⑬我挑遍了铺面上的小木椅,售货员果无厌烦之色。我便得寸进尺起来,要求她从库房再拿些出来。谁知售货员更慷慨了,径直将我领进了库房。
⑭许多年来,买东西的过程从未给过我乐趣,只有在这秋雨中的小店,我才寻到了这本该有滋有味的买主和卖主矛盾中的和谐。
⑮当我远离了正定。回首凝望它那宽厚雄浑的古城墙里,那错落有致的四塔,连同那片如大鹏展翅般的寺庙屋脊,携了历史的风尘安然屹立。它们灿烂了正定的历史,充盈了正定的今日。
(节选自《正定三日》,有删改)
佛像 | 位置 | 姿态 | 文化内涵 | 感受 |
大悲菩萨 | 大悲阁内 | B | 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 | D |
倒坐观音 | A | 倒坐,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女相,人格化。 | C | 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 |
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