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l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49年我国的煤炭、电力产量仅为历史最高水平的一半左右。当时能源工业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现有煤矿、电厂的正常生产。1949年10月,中央政府设立了燃料工业部,下设技术局、计划经济局、地质矿藏勘测部、原料技术供应总局等部门,负责制定燃料工业的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规划、对能源工业的企业和机关进行检查和审查等。能源产品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物资,纳入了国家级的统一计划管理中。1949年11月至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先后召开了全国煤矿、电力、石油等三个专项会议,制定煤炭、电力和石油的生产计划与工作方针。经过三年的恢复,原有的残旧煤矿、电厂等能源工业设备得到修复,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建国前的最高历史水平,生产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系统的能源工业体系开始形成,能源工业的布局全面展开。

——摘编自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对新中国能源政策发展过程的考察分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发展能源工业的措施及其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能源发展的历史启示。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样的工人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因为机器实际上就是由简单的工具结合而成的……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14年史蒂芬逊建造了第一个火车头……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路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欧洲的铁路主要分布在英、法、德3国,美洲大陆的铁路差不多有90%在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只有铁路才是使它进入世界市场的工具。因此,环绕世界的铁路网的初步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英、美文官制度的健全化,使得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直接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动因。结合所学,阐释英美文官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方式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新变化及这一新变化的实质。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

——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

材料二: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