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元损伤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元轴突呈现异常兴奋性,造成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回答下列问题:
(1) 神经元接受适宜的信号刺激,引起质膜上的开放,使质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程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2) 已知阈电位是指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负值)时,会引发特殊类型的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就是阈电位。据此推测,一定范围内,神经纤维的阈电位绝对值越大,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刺激强度;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即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阈电位的绝对值大小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分别呈关系。
(3) 为研究ALS患者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及双氧善黄素(DMC)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图:

   

①实验时,需将健康人和ALS患者的神经元置于含120mmol/L NaCl、3mmol/L KCl的溶液中,设计120mmol/L NaC1和3mmol/L KC1的目的是什么?

②分析健康人和ALS患者的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情况,推测ALS患者因,增加线粒体负担,引起神经元不可逆的损伤。

③分析DMC对ALS患者神经元的阈电位影响情况,推测DMC可成为治疗ALS疾病的药物的原因是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   ——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

第三组:(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