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材料一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2024年端午前后,广东各地举办120多项龙舟赛事活动,很多都由社区或村居自发组织。广东佛山叠浮的“龙船漂移”火爆出圈,不少游客奔赴佛山一睹叠浮“龙船漂移”的“飙船”盛况,带动佛山热度大涨100%。从龙舟制造,到赛事举办,再到“龙舟+旅游”“龙舟+文创”等“花式整活”,千年龙舟成为“新国潮”。

材料二   目前,中国赛龙舟正在划向世界。龙舟运动已跨越国界,成为一项国际性体育活动,在超过85个国家与地区广泛开展,国际龙舟赛事蓬勃发展。“龙舟经济”推动龙舟制造产业加速发展,聚合多类产业链,呈现更多商业潜能,拉动各地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中华龙舟赛成为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自明年起,龙舟项目计划纳入皮划艇静水世界杯及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龙舟所承载的中华儿女团结拼搏的国家形象、友谊第一的比赛精神,也正在被更多国家所了解……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广东千年龙舟何以成为“新国潮”。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将赛龙舟划向世界。
【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下,季季有特色。如:第一季设计了嘉宾解读环节,讲述诗词中的生活故事,既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又增加了看点;第二季中,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第三季中,邀请十位非遗传承人用剪纸、蛋雕、糖画、木雕等方式形象呈现选题;第四季中,题库首次尝试按主题分类,分类标准大致也是按照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频率高低以及主题立意的吻合度;第五、六季以家国情怀为主线,以人带事,多角度呈现国家高光时刻。节目季季看点不同,但都实现了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目的。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广受不同年龄群体观众的喜爱。

材料二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广受不同年龄群体观众喜爱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如何用心承载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的。
(3) 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为人们寻找庐山“真面目”提供方法指导。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city不city”成为网络流行语。

材料一   得益于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并在网络上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围绕入境游存在的“堵点”,多部门聚焦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打造对外国人更友好的消费环境。人民银行、文旅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文旅场所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同时保障能够用现金支付兜底。让外籍来华人员也能享受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释放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更向其他领域扩展。发展入境游不仅能带动旅游产业的繁荣,带来经济效益,也让外资了解中国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44小时免签,不仅带火了中国旅游,还对外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形象,推动了中外经贸合作,可谓一举多得。

(1) 结合材料一,从文化角度分析144小时免签的意义。
(2)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上述判断属于何种判断,说明该判断为真的条件。
(3)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利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坚持“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