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字,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 人,(朝代) 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考点】
作家作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 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三峡》

【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决眦入归鸟(裂开) B. 良多趣味(好,很好) C. 一览众山小(看) D. 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下列选项中两个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B.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C. 春冬之时       以我酌油知之 D. 则素湍绿潭      学而不思则罔
(4)  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乙诗均写景,甲文主要使用时间顺序写景,乙诗既使用了时间顺序,也使用了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写景。 B. 甲文乙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乙诗“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 甲文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 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动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静景; 乙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 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D. 甲文中表现顺流而下的词是“沿”,表现逆流而上的词是 “溯”。
(5)  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划线句从听觉角度写景,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 渲染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乙诗划线句从视觉角度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B. 甲文第一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句,是通过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势的雄浑高耸;乙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 甲文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 乙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胸怀宏博,用笔不凡。
(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  【乙】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