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

【文本二】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文本三】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 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

(1) 罗丹为什么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请简要回答。
(2) 艺术家雕刻《拉奥孔》时是怎样表现“动象”的?(用文本二的一句话回答)
(3) 《清明上河图》中呈现了“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动象”,请借助想象描绘出船的“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

第一现状:

第二现状:

(4) 请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放大处(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画面内容并点评其妙处。
【考点】
漫画释义; 新闻、材料类文本;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3月,“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人工智能科代表欢欢对此很感兴趣,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①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② “人工智能+”指的是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中国信通院AI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凯认为,人工智能是强调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更强调的是跟行业、场景的融合。中国移动通信董事长杨杰认为,要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

③ “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小米董事长雷军认为,“+”就是“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场景”。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广泛运用。除了对产业深度赋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还将对科学研究范式和技术创新起到推动和助力,让每个人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成为更能开拓未来的新人类。

(整理自《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参考报》、央视新闻等)

材料二: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去年,以 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热点,今年初,OpenAI公司的视频生成新模型 Sora横空出世,颠覆式创新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国内掀起“百模大战”,国产大模型频频亮相、加速迭代,各类通用、行业等云侧大模型和手机、PC、汽车等端侧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不过相比 ChatGPT而言,国内的AI大模型产业至今没有出现爆款级应用。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预测到2035年,中国约85%的企业将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国内AI大模型布局情况(部分)

机构

AI大模型

百度

文心一肖

抖音集团

云雀大模型

中国科学院

紫东太初大模型

科大讯飞

星火大模型

阿里

通义千间

腾讯

混元大模型

华为

盘古大模型

……

……

(整理自《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①只需点点手机,准时赶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就会载着乘客前往目的地;马路上,绿色高效的氢能无人驾驶清扫车自主识别道路环境自动清洁……这些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便民服务将在广州黄埔率先实现。3月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公布2024年首批以“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应用场景清单。清单围绕“人工智能”提出深耕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9大领域,共开放50个应用场景,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潜力。

②黄埔以制造业立区,清单中智能制造领域的18个应用场景占比近四成。广本数字化智能工厂、捷普电子黑灯无人化产线、燕塘乳业绿色供应链……从不同企业提出的转型规划中,不难预见未来黄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新格局。在其他领域,清单还包含了诸如无感知AI数字课堂、城市智慧停车场运营管理、区域“陆空一体”智能交通体系、湾区大模型产业园区等等场景。

③清单将黄埔不同领域对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需求清晰地展示给全国乃至全球供应方,力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黄埔率先应用推广。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把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之“势”,向新质生产力发力,率先建成更具竞争力、更有影响力的“智造强区”。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②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今年2月,184所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据悉,入选学校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师资配备、实验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如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不仅深入推进了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还孵化出多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下一步,教育部将促进各基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式,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主要依托,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教育部将选取典型经验、优秀课例、优质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推动更多中小学校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整理自《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1) 为介绍“人工智能+”行动,欢欢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与多领域深度融合,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B. 魏凯认为,人工智能强调技术本身,而“人工智能+”更强调的是跟行业、场景的融合。 C. “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业,已助力我国构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 D. 刘庆峰说,“人工智能+”将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和技术创新,让每个人更好地开拓未来。
(2) 为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意义,欢欢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只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进行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就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B. 国内AI大模型蓬勃发展,布局广泛,“文心一言”高居1月关注度榜首,但相比ChatGPT,国内AI大模型产业应用爆款尚未出现。 C. 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庞大,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过低,2035年超九成企业都会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D. 我国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已具有较好基础,教育部正深入探索教育实施方式,以扩大人工智能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3) 聚焦黄埔新型工业化发展,欢欢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黄埔将变机遇为势能,向新质生产力发力,率先建成更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智造强区”。 B. 黄埔发布的“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清单,展示出不同领域对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需求。 C. 自动驾驶出租车载客出行等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便民服务将会在广州黄埔率先实现。 D. 从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规划中切实可见未来黄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新格局。
(4)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请结合欢欢的材料,从学校和自身角度阐述该如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现代文阅读

“中国天眼”发现多颗新脉冲星

    【A】4100光年,1.6万光年。坐落在贵州群山之中的“中国天眼”,刚一“睁眼”就“看见”了离地球如此遥远的2颗脉冲星。

    【B】不久前,地球上有一位“x先生”,在放眼宇宙整整一年后,很精准地“瞄准”了银河系里几千甚至上万光年外的两位“女士”,这也是她们首次为世人所知。这两位“女士”,是两颗脉冲星。发现她们的“x先生”,是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脉冲星家族首次有了“中国星”

    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2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编号分别为J1859—0131(又名FPl一FAST pulsar#1)和J1931一01(又名FP2)。前者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后者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2颗脉冲星分别由“中国天眼”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并在9月份获国际认证。

    这只是“中国天眼”的部分发现。“天眼”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dì)介绍,“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

    这是我国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自1967年英国女博士乔瑟琳 贝尔发现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脉冲星以来,过去的50年里,人类发现的脉冲星家族至少有2700个成员了。

    “恒星老去,就会膨胀,变成红巨是,而后死亡。死亡后的恒星有很多种状态,比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像太阳这么大的恒星,死亡后会变成白矮星;而质量是太阳10倍左右的,死亡后会变成中子星,也就是脉冲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位科学家解释说。

    脉冲星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脉冲星会发射一断一续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这一特殊“本领”,让脉冲星在计时、引力波探测、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说,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对它们进行研究,有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譬如,脉冲星准确的时钟信号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告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贵州省平塘县名为大窝凼(dàng)的喀斯特洼地之中,躺着一口口径500米的“大锅”,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天眼”的最初构想来自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从1994年提出设想,到2016年正式启用,22年间,南仁东和他的团队全力推动着这个世界级项目。遗憾的是,南仁东于今年9月15日辞世。这次公布新发现两颗脉冲星,是对南仁东的告慰。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工程副经理彭勃说,国外同类大型射电望远镜建成后一般需要3年至5年的调试阶段,而“天眼”调试了一年就获得了初步成果。

    李菂说,漂移扫描方式在脉冲星搜索上很少被运用,但调试期间只能用这种方式。结果令人振奋,每次扫描都能获得一到两个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

“中国天眼”还会寻找外星人

    科学家们认为,脉冲星的发现开启了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

    中外科学家都期待“天眼”的发现从量变转为质变。“天眼”如果能第一个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李菂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在为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做技术上的准备,最早于明年初会进行尝试。

    李菂表示,未来,“天眼”有望发现更多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贡献。   

    对于观测范围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大放异彩。

    “中国天眼”甚至还能“监听”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发出的无线电波。澳大利亚科学及工业研究院Parkes望远镜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说,Parkes望远镜目前有20%的时间分配给了“寻找外星人”,  但仍一无所获;“中国天眼”看得更远,说不定将来会有令人振奋的消息。

    (选自《现代快报》)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天眼”的使命就是搜索发现脉冲星,同时捕捉河外星系脉冲星,未来,“天眼”有望发现更多毫秒脉冲星。 B. “中国天眼”将通过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观测宇宙,但调试期间只能运用漂移扫描观测模式。 C. “中国天眼”于2016年正式启用,一年间成果显著,发现多颗新脉冲星,其中2颗通过国际认证。 D. 英国女博士乔瑟琳·贝尔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脉冲星,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第一个利用我国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
(2) 文中画横线的A、B两段文字是不同媒体转载此文时选用的开头,你更喜欢哪段文字?请写出你的理由。
(3) 《“中国天眼”发现多颗新脉冲星》这篇新闻,侧重于事件的报道,但也提供了不少新闻背景材料(见文中画线部分),这有什么用意?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