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可以吃的书》,回答问题。

可以吃的书

ㅤㅤ①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除了能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ㅤㅤ②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

ㅤㅤ③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ㅤㅤ④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ㅤㅤ⑤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ㅤㅤ⑥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ㅤㅤ⑦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要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

(1) 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猎奇:

②不知不觉:

(2) 这篇文章从原料、、营养等方面介绍了“可以吃的书”。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4) “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这句话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  下列关于“可以吃的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由淀粉、糖等原料和一些调味物质加工而成。 B. “可以吃的书”营养丰富,简单加工后即可食用。 C. 科学家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了许多种味道。 D. 外出游玩时,我们既可以看“书”,也可以把它当零食吃掉。
(6) 未来的书会是什么样的呢?请运用至少两种不一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你的奇思妙想。
【考点】
说明文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饭(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逫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国,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 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 简要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 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3) 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 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乔家大院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间建成的一座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 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水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内,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蔀”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 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2) 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3) 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5)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的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动物的环保意识

①兔于知道,“窝边草”再可口,自己再饥饿,这种身边的美味也万万动不得荣其目的之一当然是保护自己周边的生存环境,至少可以让“窝边”茂密的青草成为掩藏自己的天然屏蔽,或者让低矮的灌木阻挡自己的天敌——老鹰的进攻。

②许多动物在死亡时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比如獾、大猩猩都这么做。长期以来,动物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却被人所忽略,而且给予了它们种种解释。比较能认同的一种解释是,动物有灵性,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不愿引起其他同伴的悲伤。

③虽然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动物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本质却被淹没了。它既是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又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最大保护,从而使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近年来环境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大象或其他动物自我埋葬或被同伴埋葬是为了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疾病的流行,因为即使只用泥土浅浅地掩埋或遮盖住尸体,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尸体的腐烂和苍蝇传播疾病的机会。

④另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动物利用自己环境的独特物质,在自己死后为群体创造较好的公共卫生条件,使得整个群体能健康地生活。蜜蜂死亡后如同人一样喜欢“寿终正寝”,即死在自己的巢穴里。但是众所周知,如果动物死亡后不做任何处理,其尸体就会腐烂,病菌丛生,从而造成其他动物的生病和死亡。事实上,尽管每天蜂巢里都有许多蜜蜂死亡,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死亡蜜蜂的腐烂现象或传染病在蜜蜂中的大流行。原因在于,蜜蜂死后会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生产的蜂蜡中,这样做就像人类的木乃伊一样,涂了一层极好的防腐材料,可以防止尸体腐烂而把病菌传染给其他蜜蜂。

⑤如果人类能从动物那里借得一些智慧,其自身环境和与其他生物相处的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而且疾病的防治也会容易一些。事实上,与人类相比,动物在环境意识和维护公共卫生上更有智慧,做法更聪明。它们似乎有与生俱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当然这样的意识和行为也是在生存竞争中获得的一种启示,并成为一种法则:只有讲究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自己这个群体才会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并能使自己的群体延绵不绝,长期生存。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寿终正寝”一词的含义。

寿终正寝:

(2) 文章第①繁艳内容与爱奇男俗语有关?文章从“兔子”写起有什么作用?
(3)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这种做法”指什么?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 结合文中的具体例子指出本文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