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先后对楼兰、大宛进行了征讨,皆以胜利告终。在征伐大宛之后,“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域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

——摘编自张《“天下”与“统一”:汉与西域关系的再认识》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面临的来自东西的海上威胁分别有哪些,并指出明政府为此采取的对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疆界”、“把列强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对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考点】
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年间, 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 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 施琅上书建议朝 廷就地安置, 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 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 提醒朝廷重视台 湾的地位, 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 又适 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 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 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 使得妈祖信 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 从顺治朝到光绪 朝总计达 2400 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  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 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满汉各一员, 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 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 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 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 你认为《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有何现实价值?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 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