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开篇的《乡土本色》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最早是指泥土,中国是农业大国,底层人民以种地为生,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来源。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著名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一片土地的极度熟悉,让人们无形中对土地充满了依恋。对于世代定居一处的中国人来说,家已经不单单是人的聚集,也不再只是和人有关的记忆,从小接触过的所有东西,包括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嵌满了我们深深的情谊,也正是这种踏实和依靠,在劳动人民心中埋下了叶落终要归根的种子。因此,带着地球逃跑,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1) 下列诗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 请结合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分析中国人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跑”。
【考点】
压缩语段;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