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建武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三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  材料一中的“与民休息”指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言文景,美矣”局面出现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光武帝重视民生所采取的措施。 这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三,简析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 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

材料三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约在70年中竟不寻常地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城乡的仓廪充实。国库中钱币和粮食多得无法知道数量;串钱的缗断散,粮仓的粮食溢出,在风雨中任其霉烂。……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 ——《剑桥中国史》

材料四 东晋政府在境内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各地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学会了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耕作经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 据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是什么?
(2)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建立七十年会如此繁荣与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后世称为什么?
(3) 据材料四,归纳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两点即可)。
(4) 上述材料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两种房屋样式,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材料二 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

——根据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房屋分别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图二不同房屋结构特征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盛世”指什么?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导致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3)对比材料三、材料四,《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