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19世纪后期,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初建卷)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材料一 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列表(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