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两弹一星”铸重器〕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创新发展话自信〕
材料二: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摘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文化自信今日谈〕
材料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弹”——“两弹一星”建功勋》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已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超过1/4。
——摘编自《光明日报》:《打造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材料二:读图。
袁隆平 屠呦呦
材料三: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16年,中国科学院推选出影响文明进程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其中本草学作为研究药物名称、性质、效能。产地、入药部位、主治病症等的一门传统学科,因《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著作取得的成就,成功入围。请以《本草纲目》为例概述本草学入围的理由。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展示。请你列举一例当时的参观者可能看到的相关展品,并简要说明其怎样改变了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建设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技术、青蒿素、神舟飞船系列、北斗卫星等航系统、“天问一号”等巨大成就,请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④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⑤获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