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社会改革运动,然而汉代儒者看到当时土地兼并的剧烈,社会危机的深刻化,对商鞅的变法,反而给他加上了种种罪名。如《汉书·食货志》认为:“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把人民所受剥削的加深,生活的贫困,全部归罪于商鞅一个人。

——摘编自郭人民《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 据材料,简述商鞅变法的支持者。
(2) 你是否同意汉代儒者认为商鞅变法加剧社会危机的观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
商鞅变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要求。

【社会转型】

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权力变化】

材料二 公元前350年,商鞅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摘编自《中国通史》

【国家统一】

材料三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全国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

——《史记·秦本纪》

战国商鞅铜方升

注: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材料二: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三:

时间

评价

参考文献

战国

秦国宰相范雎:“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私。”

《史记·李斯列传》

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上》

1912年

毛泽东:“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早期文稿》

(1) 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