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古代统治思想】
材料一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秦始皇认为儒士以古非今,不利于君尊臣卑的现实政治秩序,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先秦诸子学术兼收并蓄的格局,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经书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汉代经学的兴盛,推动了学术的发展。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提高儒学的地位,将其作为官方统治思想,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其他各学派的传习者仍然可以公开讲授治学,入朝为官。这样既确保了思想的统一,又为不同思想留了适度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