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海船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万—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如图,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摘编自《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明史》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二:限制外海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火喜《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摘编自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东南地区满目疮痍,农村生活更加艰难。时值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之际,出现了“下南洋”浪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向东南亚移民达到顶峰,仅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
——摘编自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