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6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1661-1766年,耕地面积的变化由哪些因素导致?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考点】
“贞观之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疾苦,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大得民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哪一治世局面?

材料二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北方户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变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