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古代经济长期繁荣,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③处属于我国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在货币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
(3)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考点】
“开元盛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经济发展是国家的命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1)据材料一、指出趋势图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当时的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间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据材料三、概况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综合题 普通
2. 经济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商,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②处经济发展指数上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哪个盛世局面?
(2) 根据材料二、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的态度?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促使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因素。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