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原王朝统治强盛时期,货币外流的数量和范围要远大于战乱分裂时期。两宋时期虽然政治上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压制,但商品货币经济发达,铸币量大,铸造质量高,宋钱在东亚地区甚至取代当地货币成为流通的主货币。元朝由于当时版图辽阔,海路丝绸之路畅道,纸币流通范围很广,有些国家甚至仿造自己的纸币。而中国铜钱形制统一,币值较为稳定,因此能在海外长期流通且深受欢迎,有些国家为获得更多中国货币,千方百计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扩大贸易,甚至部分国家为满足国内贸易的货币需求,将中国钱币当作商品,大量运往东亚。

——摘编自李宝庆、梁思远《中国古代货币流出海外情况及其启示》

材料二   宋钱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而这主要得益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赵汝适《诸番志》记载:宋代东西方海上交通,东自朝鲜、日本,西至地中海东岸和非洲东部,连接这条东西方生活经验上丝绸之路的有远东、东南亚、西亚、埃及、东非以及地中海东岸的大约五十余个国家”。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宋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大大地扩大,在这些地方均有出土过宋钱。对宋钱尤为需要的是日本,当时日本处于渡来钱时代,这些外来货币中就以宋钱为主。除此之外,宋钱流通最广的是东南亚地区,宋代的商船在这里频繁贸易,而当地缺乏铸造铜钱的能力,因此对于宋钱的需求很大。

——张亚光、王倩倩《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外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金融机构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货币“国际化”的意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货币“国际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初,国家初定,货币曾踌躇于用钱、用钞之间。因铜的缺乏,舍钱而用钞,以丝为本,其制无可考。世祖中统元年十月,造中统宝钞,分十、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五百、一贯、二贯;又以文绫织为中统银货,分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五等。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钞,分一文、二文、三文三等。十五年,以不便于民罢。二十四年,造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每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等于银一两,二十贯等于金一两。武宗至大二年,以物重钞轻,改造至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共十三等;每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格兰货币没有固定面额、不能无限流通、必须以贵金属为发行本位币。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格兰开始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亨利一世实行金本位制与贵金属货币并行、确立中央银行地位、削弱地方封建主对货币铸造权的控制等措施;亨利二世采取金、银两种本位币并存的办法;亨利三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强制英格兰铸币当局提高银两铸造率与银本位币币值稳定性;亨利四世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英格兰银行独立经营和自主铸币、自主发行纸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币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竟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交子在徽宗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

(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