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笔下的欧洲
材料一:1866年,清政府派斌椿、张德彝等人出使欧洲,图5为使团笔记摘编。
轮船则以火灼水,藉水气之力以运船。闻北名罕(伯明翰)人民三十五万,此地(指曼彻斯特)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往织布大行遍览。……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皆用火轮法。
申刻,至公议厅。高峻闳敞,各乡公举六百人,共议地方公事。英属各乡镇,皆公举一人司地方公事。
西洋照像法,摄人影入镜,以药汁印出纸上,千百本无不毕肖也。……各国新闻纸,称中国使臣将至,两月前已喧传矣。
西俗男女婚嫁,皆自主之。未娶未嫁之时,彼此爱慕,相交如友。
材料二: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