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各朝对官员开展考核的制度,是古代官吏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至唐代,官吏考绩制度趋于完善。唐代官吏考核主要侧重德行方面,所谓德即官员道德、修养、忠诚等方面情况,所谓行即官吏才干大小、履职情况、政绩情况等。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更加细致详尽,考核方式包括考课与考察两种。考课就是以传统方式对守职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政绩等,考察是以较新的方式考察官吏是否存在问题……考绩是对官员履职情况、政绩功过的考察,而发现和纠正官员存在的作风、施政等方面的问题和过错,则主要仰仗监察制度。

——摘编自孙玉梅《考核、监察、惩戒古代治吏三部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出现信任危机问题,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是否有良好的执行力、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及产品开始产生怀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中,掀起了一股以全面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为理念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改革热潮。撒切尔夫人执政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减少税收,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考绩制度的特点。
(2)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外考绩制度对现代政府官员管理的启示。
【考点】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监察体系中一般存在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谦两个系统,两者皆出于权力制约的目的而产生。相较而言,前者是君主的耳目,重在制约臣下,地位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对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是制约君主,地位低一些。这二者在先秦时期就已并存。秦汉时期重御史监察而轻谏官言议,谏官的设置具有任意性且很不固定。汉代谏官的职位及数量仍不固定,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多兼职行使谏议职权。东汉时期,谏官相对固定下来,归属侍中寺。魏香时期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掌管封驳、奏事和谏诤。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材料二明代在前代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在中央以都察院为核心机构,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监各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退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以都察院为核心的监察机构,自设立之初,就明确定为天子“耳目之司”,专司风宪,负责侦缉臣下奸邪,“宣上德,达下情”,以广天子聪明之德。明代中叶之后,监察体系弊端丛生,握有监察大权的御史不断卷入政治争斗之中,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背离了选用御史的初衷,极大损害了监察系统的权威,也使明代官僚体系逐渐失去了有效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滑向衰亡腐朽的深渊。 

——摘编自刘祥学《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谏官言谏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地方监察工作,从而克服了秦汉以来监察机构以及御史机构重叠、权责不清的状况。监察御史的官职仅为八品下,但与皇帝关系密切,甚至曾有御史越过其上级,直接将弹劫事件上报至君主,不受其他上级势力的干涉。此外,唐代御史还取得了部分司法审判监督权,对地方财政经济工作也拥有监督权,而且还有监军、监馆驿等职能。《唐律疏议风唐六典》等综合性法典中有大量关于监察的条文。另外,地方监察活动的重要依据还有武则天时修订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和皇帝的大量诏令。 

——摘编自周石磊《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在汲取唐王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游牧民族崛起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向北方游牧民族进贡大量的岁币和绢帛来维持边境稳定的现实,宋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限制地方权力,另一方面营造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宋代路级的监察制度虽然沿袭唐代“道”的形式,但不再是唐朝那种由中央派遣的单一地方监察制度,各监司虽然在行政职能上存在区别,但在监察职能上大致相同,各监司互不统属,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官员的专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代有利《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原始社会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监督和谏议活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各个朝代的监察体制随着政权更迭而不断调整,每个朝代的监察制度既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又有对前一朝代的承袭借鉴。纵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无论是监察机构的构建、监察制度的设计,还是监察法制的不断完善,在当时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维护政权稳定和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魏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借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监察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各部门的主管长官根据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唐朝考课,前期过严;“安史之乱”以后,则失之于过宽。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按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考课制的特点及变化。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