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小钰提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含盐量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小钰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在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加入质量(选填“相等”、“不相等”)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冰箱中;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盐水凝固时的温度。
【实验数据】
盐水的含盐量/g
0.5
1
2
凝固点/℃
﹣1.8
﹣2.6
﹣7.5
【实验分析】
通过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小钰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探究了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她把盛盐水的容器放入﹣25℃的冰箱冷冻室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容器中的盐水状态进行观察,记录时间与温度的数据。之后她将记录的数据画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钰每次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
加热时间/min
0
3
4
5
6
7
8
9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51
54
57
石蜡温度/℃
43
47
49
53
55
(1)由表可知,海波的熔点为℃,在第9分钟是(填物质的状态)。
(2)石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
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A、B、C,并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相同的厚度,C杯不包裹(如图所示);然后开始计时,当C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min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观察A杯、B杯中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A杯、B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t1、t2;
(1)实验中所缺少的测量器材是;
(2)小明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选填“猜想一”或“猜想二”),实验中若t1(选填“=”或“≠”)t2 , 则说明该猜想成立;
(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写出一个)。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氢
氧
熔点/℃
-38.8
-117
-95
328
80.5
-259
-218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253
-183
①-80℃时酒精呈态;
②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
③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氢气与氧气这两种气体,最先被分离出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