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底蕴。
材料一 从春秋时的一百多个小国家,经过不断兼并,发展成全国统一的秦帝国,汉代更在其基础上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比较高度的统一,这就使一些重要的和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社会习俗得以基本定型,并在更广的范围内流行。秦汉时的新年习俗也是这样,有些习俗原来是在很小范围内流行的,或者只是某些比较专门的迷信祭祀活动,但在汉代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普遍的民间习俗,并作为一种基本的年俗一代代流传下来。如过腊八,各灶,挂门神,放爆竹等。
——摘编自李立纲《秦汉时代的新年习俗》
材料二 正月初一,即春节这一天。士人和百姓们一大早就开始互相庆贺,大街小巷中摆满了各种食物、日常用品、水果、柴炭等,还有歌者叫卖和关扑游戏。街道上,都搭建起了彩棚,陈列着冠梳、珠翠、头饰、衣物、花朵、领巾、靴鞋以及各种玩物,还间或布置了舞场和歌馆,车马络绎不绝,到了傍晚,富贵人家的妇女们会纵情观赏游戏,进入场地观看,或是到街上的店铺饮宴,即便是贫穷的小民,也需要换上整洁的新衣,举杯相庆,共度佳节。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英歌舞在其(傩舞)发展中,不断地进行了革新,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明代以后,结合了梁山英雄故事,而在“后棚”的表演部分中。就更加紧密地结合现实,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成为对传统最活跃的继承。……它始终保持着“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在过年或民俗节日里演出,后棚队中有一对戴面具的老人,据太仓顾张思编《上风录》引《案中岁时记》载:“岁除日,进傩皆作鬼神状,内一老貌,为傩公傩母。”此风随西秦戏等一起传到潮汕,至今几乎未变。
——摘编自隗芾《潮汕英歌舞的美学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