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3年,时年20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听课时的笔记——《讲堂录》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1917年暑假,他邀请朋友外出“游学”,徒步游历长沙等地,进行了人生中最早的调查研究.1917年9月,他到岳书院寄读,每日都能看到讲堂檐前“实事求是”的牌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毛泽东的精神滋养。

——整理自《毛泽东年谱》、纪录片《人民领袖毛泽东》

材料二

毛泽东的三次调查研究

1930年(37岁),毛泽东在江西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先后写出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还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941年(48岁),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戏》等论文中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调查研究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5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用明了对待审图号:GS(2016)1569号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克服自然资源部监制主观主义,促进革命的发展。

1956年(63岁),毛泽东在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基础上,于北京听取了国务院35个部委、国家计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进而形成《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整理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分卷》《毛泽东年谱》

材料三:昆曲《十五贯》原剧主题为“批判昏官,颂扬清官”。1956年按照“去芜存菁、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改编,戏里塑造了两个对比人物,一个是因为主观主义错判案件的无锡知县过于执,另一个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从而纠正冤案的苏州知府况钟。改编后的《十五贯》名动京华,“满城争说十五贯”、毛泽东先后两次观看,并指示:“《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的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那些人现在还活着,比如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几百个来。”

——整理自纪录片《人民领袖毛泽东》、人民日报《昆曲<十五贯>:五十年不老》

(1) 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

“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体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主张。( )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长沙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

(2) 请将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调查研究足迹填写在图⑥中相应位置(填序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毛泽东的一次调查研究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

1930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

1930年,我国正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写出了一系列调查报告,并撰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发展,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综上所述,说出改编后的昆曲《十五贯》“应该到处演”的理由。
【考点】
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