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B. 初冬时节,雪花翩然而至,我们相邀更定时分赏雪游玩。“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十时左右。 C.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不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考点】
递进复句;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任务一:查阅资料,探究民族精神内涵;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 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曾经历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度过波涛①xiōngyǒng的艰苦岁月; 长 期奋斗中,中国人民曾濒临一次又一次挑战。我们曾被A.断章取义的污蔑,也曾被B.矫揉造作的蹂躏。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每一次C.间不容发的危急时刻,中国人民从不低头,勇于斗争,用不屈的坚毅书写了彪炳史册的D.丰功伟绩。在每一次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中国人民从不退缩,随机应变,以民族的智慧书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孕育了以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为内涵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但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中;而且凝结于同心同德、交织交融的56个民族,体现于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前行的历程里。

敬畏过去,我们以丰厚的历史唤醒灵魂;畅想未来,我们从独特的精神②jí qǔ力量;中国少年,必将生生不息。

(1) 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  ② 

(2) 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断章取义 B. 矫揉造作 C. 间不容发 D. 丰功伟绩
(3) 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语句写在横线上。
(4) 下面选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但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表粮田中;而且凝 结于同心同德、交织交融的56个民族,体现于为实现梦想而执着前行的历程里。”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B. 《敬业与乐业》体现了“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的中华民族精神,作者梁启超。 C.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D.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是一个单句。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外婆”改成“姥姥”,编改教材不必这么刻意

赵清源

①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②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

③上海语文课本的这一改动,貌似微不足道,却涉及好几个重要的语言问题。

④查询《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在“姥姥”的词条下面,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儿童称老年妇女,如刘姥姥;二是反驳词,相当于“哼”“胡说”;三是用于坚决反对,有“任何人”的意思,如“姥姥来了我也不给”;四是指外婆。

⑤之所以引述这段,只想说明两点:其一,外婆并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解释“姥姥”的时候就用到了“外婆”。因为在词典中是不能用方言解释方言的,除非方言已经成为了通用语。其二,姥姥本来也是方言,或者说,既是方言,也是普通话。如果说因为“外婆”是方言而不能进教材,邢么,“姥姥”也恐有方言之嫌。

⑥而且,如果从语义上分析,“外婆”可能比“姥姥”更能清晰地表达当事人的身份。因为中国人的称呼不仅仅是称呼,更是一种身份的确认,用称呼来标示关系的远近亲疏。比如,内亲和外戚是不同的,内是同姓,外是不同姓。“外婆”的“外”,就是准确地表明了身份。

⑦方言和普通话到底是什么关系?

⑧事实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从历史上看,汉语言一直是双轨的,一面是民族共同语,一面是方言。二者并行不饽。

⑨上古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民国初年称为“国语”,新中国以后叫“普通话”,名异实同,本质都是民族共同语。而且共同语的形成,正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为了沟通的高要,不断相互模仿、迁就、调整、融合而逐渐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方言,就没有共同语。

⑩方言一旦消失,也会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因为共同语在演化过程中,在不断吸收方言的成分以丰富自己。比知,现在普通话中的“尴尬”是从吴方言中吸收的,“煤炭”是从客家方言吸收的等。近年来,“讨说法”“大忽悠”等方言被大众接受并进入普通话,也是方言影响共同语的明证。

⑪如上所述,普通话是各地方言共同融合的结果。

⑫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应该首先坚持尊重文本的原则。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相对于作者、世界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能富含历史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多方面的信息。

⑬因此,不尊重文本,对文本的任意删改,都是对原有信息系统的破坏,这____文字问题,____态度问题。

⑭尊重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选编教材的基本态度。这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1) 在第⑬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 A. 既是……又是 B. 不是……而是 C. 是……还是 D. 不仅是……更是
(2) 请阅读全文填空,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作者反驳教委的答复,(首先借助词典义项明确:①、②;接着从语义角度提出理由“‘外婆’可能比‘姥姥’更能清晰地表达当事人的身份”,再通过论述方言和皆通话的关系及文本系统的特点:“③”,从而作者呼吁④

(3) 下列材料放在 和 段之间比较合适,理由是 

《论语》记载,孔子当时和弟子们讲《诗》《书》用的就是雅言,执行重要典礼、仪式的时候,也要用共同语——雅言。回到家中,则讲当地方言。也就是说,共同语在公共场合使用,方言在家人之间,或者村里乡人的相聚场合使用,这就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双轨并行的语言现象。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