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金灿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中讲道:“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全部是英美两家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所幸在计算机革命的网络化阶段抓住了机遇。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这五个方向是未来中美真正的竞争场所。”

面对科技与经济迭代加速的全球化时代,中国需全力以赴!

(1) 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成果名称。
(2) 为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使我国更具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学生的你目前应该怎么做?
(3) 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说说你的感悟。
【考点】
“两弹一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原子弹的研制

材料:当贫穷落后还像标签一样牢牢烙在中国的额头上时,中国共产党人却勒紧裤腰带,开始了向世界性的尖端武器原子弹、导弹的进军。我们党为什么会选择在六十年代初那个内外交因钓最艰难的时刻开始原子弹的研制?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就是100多年来外虏侵略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心中结下了太深的国防情结,过去那个有国无防的中国给中国人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回忆。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若不想叫那样的历史重演,就不能只打造护家的围栏,而必须掌握具有威慑力的战略武器,并且越早越好,因为没有人会等你填饱了肚子后再来打你。……今天的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之剑不再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上了,我们被侵略的威胁也已经远没有五六十年代那么紧迫了。可是,若是没有我们自己造出的原子弹。若是没有原子弹在力量对比中做砝码,会有这后来的一切吗?恐怕不会。

——摘编自王大珩《七彩的分光》

(1)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对应题号后填“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对应题号后填“C”。

①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的教锣L注重国防建设。

②发达的经济基础是研制原子弹的必备条件。

③战争的威胁推动中国进行原子弹的研发。

④原子弹的研发是各科研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为我国原子弹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并说明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对中国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