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
(2) 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盛唐经济的繁荣; 明朝的经济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正式对外披露,经过考古人员的多年努力,最终确认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汉文帝陵寝的确认引发了网民的轰动,一下上了热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21年)12月16日,主持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霸陵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几乎没有青铜器或其他名贵金银玉器,这证实了文帝生前节葬的要求,与西汉其他帝王陵相比,霸陵也是唯一没有封土的,这也体现了文帝对民力的爱惜。” 

——摘自《广州日报》官方账号

材料三:(汉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摘自《史记•孝文帝本纪》

材料四:有关汉文帝的评价摘编 

人物

评价

参考文献

曾国藩

天下惟诚不可掩,汉文帝之谦让,其出于至诚者乎!……盖其德为三代后仅见之贤主,而其心则自愧不称帝王之职而已矣。

《曾国藩文集》

毛泽东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缅怀毛泽东》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1) 请指出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写编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2) 请提取材料二、三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列出两点) 
(3) 材料四中曾国藩、毛泽东对汉文帝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导致二人评价不同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