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①如图甲,将倾斜段和水平段连接构成的铝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②让小铁块从倾斜段上A点静止释放,铁块最终停在水平段上B点;

③利用铅垂线找到A点在桌面的投影点A' , 测出AA'的高度hA'B的水平距离s

④改变释放位置重复多次实验,得到多组hs的数值。

(1) 实验得到多组hs的数值如下表,请在图乙中作出s-h关系图线

h/cm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s/cm

19.90

32.70

48.10

57.60

69.80

(2) 根据图线求得动摩擦因数μ=。(保留1位有效数字)
(3) 重复实验发现,s-h图线总是在横轴上有一固定截距,该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4) 实验中铁块通过倾斜段与水平段转接点处有机械能损失,损失量与通过时的动能成正比,这会导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5) 为了消除铁块在转接点处的机械能损失,兴趣小组中某位同学建议将倾斜段做成图丙所示圆弧面,其末端与水平段相切,仍然通过测量hs求得动摩擦因数。该方案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考点】
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