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2)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 A.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考点】
原子的构成;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 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2)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它在自然界中仅有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 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 B. 实验结果与预测有偏差时,可以认为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 C. 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改变 D. 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