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______g。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_____。
表1
物质
NaCl
在海水中的含量
2.6%
0.3%
0.2%
0.1%
①根据表1中数据,若有1000吨海水,理论上能得到NaCl的质量吨;
②宋代以前生产海盐多采用煮盐法(通过加热蒸发水分使盐析出),到了清末各海盐产区大都改用晒盐法(通过自然晾晒蒸发水分使盐析出)。以上获得食盐的方法,称之为结晶;
③从能耗、效率或便捷性的角度分析晒盐法的优点及不足。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发现盐湖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和碳酸钠(俗名为纯碱),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特点不同,总结出“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规律。同学们查阅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2,并绘制了溶解度曲线,对上述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表2
温度/℃
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3
36.6
碳酸钠
7.0
21.5
39.7
49
①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②分析表中数据,夏天晒盐过程中不析出的原因是:夏天温度升高,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不利于的析出;
③夏天“晒盐”,当有大量盐析出后,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时的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为。
①写出碘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②为使碘酸钾和氯化钠混合均匀,人们将碘酸钾溶液均匀喷洒在NaCl上,再将其干燥,这利用了溶液具有性的特点;
总结:人类获取盐和使用盐的历史,伴随着化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将自然界中的混合物通过分离提纯来获得纯净物,再将合适的纯净物混合,获得有特殊功能的混合物。
A. 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 增加氯化钠 D.减少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