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小报设计

为了完成西南联大精神学习小报,同学们查找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追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节选自《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有删改)

【注】①即1937年。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从军学生名单。

资料二:

闻一多在昆明的演讲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场合

1942年11月

《伏羲的传说》

西南联大文史学讲演

1944年5月

《新文艺和文学遗产》

西南联大五四文艺座谈会

1945年7月

《给西南联大的从军回校同学讲话》

西南联大欢迎从军同学返校大会

1946年7月

《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先生追悼会

资料三:

    在常常要跑警报的情况下,西南联大的学术风气却是非常良好的。那时清华、北大、南开的教师都在联大教书,名教授很多。联大的大一国文是必修课,当时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一位教授只讲一个到二个礼拜。一般来说,轮流教学法的效果通常是很差的。不过那时教授阵容实在很强,轮流教学法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史知识。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先生、王力先生等很多人。……每当我回想起学生时代,我就会被西南联大优良的学风所感动,它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对物理学的品味大部分是在这所大学里的六年学习时间里形成的。

 (节选自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有改)

资料四: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到昆明东北郊龙泉镇龙头村租了一间民房。这里环境非常恶劣,面积不足20平方米,楼下面关着牲畜,又脏又臭,房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王夫妇居之久了,安之若素。他还特意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闲招白云鹤千里,【甲】____ 。”

    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斑斑的对联,还仿京剧念白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副对联也是当年联大教授艰苦生活的缩影!

(节选自《西南联大教授对联撷珍》,有删改)

(1) 【完善资料】查找资料时,发现【甲】处对联缺失,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炉香黄庭静读 B. 香一炉静读黄庭 C. 黄庭静读一炉香 D. 静读黄庭香一炉
(2) 【精选标题】根据四则资料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电子小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   )。 A. 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 B. 西南联大:培养世界级学者的摇篮 C. 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家事与国事 D. 重温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3) 【设计版面】大家将小报设计成以下四个版块。说说你会将资料二放在哪个版块并阐述理由。

版块一:学校概况

版块二:先生风采

版块三:杰出校友

版块四:浩气长存

(4) 【编写文稿】你的同学为小报“杰出校友”版块编写文稿,划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发起“一二一”民主活动。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影响了邓稼先。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两弹’元勋”。

(5) 【联想感悟】习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西南联大的往事,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结合以上资料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活动余音】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西南联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查阅了很多书籍,有如下对话。

小语:《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闻一多先生篆刻的“”(国)字缺口向东,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文: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国”原作“或”,由表示人口的“口”、表示疆土的“一”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口”(wéi),指都城等区域。

我:“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①”中“国”的意思就是②

    小语:是的,所以在当时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你知道原因了吗?我:③,这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④。(情感或愿望)

(7) 小语想要申请成为博物馆志愿者,岗位有:展品讲解员,现场引导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岗位,依据下面的流程图,向他介绍具体流程。要求:注意解说情境,语言简明得体。

【考点】
漫画释义; 材料探究; 对联; 见解表述; 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班级开展“亭之文化”专题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亭是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早期根据作用的不同以及建造位置的不同分为路亭、凉亭、山中的观景亭、驿站的驿亭等。许多古亭经历了多次修葺和复建,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已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材料二: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央小岛。亭为重檐式,黄色琉璃瓦,宏伟壮观,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游船点点,在西湖十八景中称“湖心平眺”。

醉翁亭,位于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常与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

(1) 任务一:根据材料二,补全下列表格。                                                                                                                 

名称

湖心亭

醉翁亭

亭的位置

西湖中央小岛

周围景物

古树、青山、碧水

(2) 任务二:你认为下列哪项诗句描绘之境适合造亭?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并给亭子取名。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 任务三: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如图“杭州城标”融入“亭”元素的原因。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