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出访期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入人心,陆续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感召力愈发凸显,深远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出点评。
2022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面对时代挑战,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独行快,众行远。”请谈谈各国应怎样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决议频频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这一理念得到各国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得到许多政治家和国际问题学者高度赞同。
我国为什么要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942年,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昔日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中“昔日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指的是什么?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的“中国方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某国际论坛的部分发言:
材料中的“中国方案”为什么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国际论坛的发言,说说国际社会如何才能让“中国方案”发挥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努力把共同的地球家园建成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
广大青年应如何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执意宣布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全球海洋生态安全的关注与担忧,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据悉,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持续30年甚至更久。
▲2023年11月20日,福岛核电站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放结束,本次排放自2023年11月2日开始,总排放量为7753吨。第四轮排海于2024年2月开始,四次总排放量约为3.12万吨。
2024年3月,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两会”备受全球瞩目。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非洲坦桑尼亚学者奥马尔·姆金加点评说:“中国和非洲紧密相连,命运休戚与共。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适用于非洲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很好的路线图。如果中国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取得突破,意味着非洲也会从中受益。”
学生小沈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绘制了“新质生产力”的思维导图。
①主动作为,转移本国的风险与危机
②积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③我行我素,想尽办法维护本国利益
④相互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追求和平发展,主导世界政治新格局 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坚持合作共赢,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④讲究道德仁善,不必追求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