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材料一:甲骨文是商朝留下的宝贵遗产,古人以细致的观察和惊人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转化成字符,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数千年来,汉字的结构没有改变,但形态、意蕴不断丰富发展。

知识卡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材料二:千百年来,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进入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积极探索,推动中国书法散发光彩:精选跨度长达3000年的中国书法史上经典作品,策划大型文化节目,用书法作品串联起历史文脉,展示书法之道;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计算机字库,以适应键盘输入逐渐代替笔墨书写的变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应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生动再现存于甲骨、碑帖等文物上的书法文字,推动文字书写审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 根据知识卡片,说明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
(2) 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分析文化工作者的探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3) 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主题,运用所学知识,从“情怀与抱负”“文明交流互鉴”两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感言。(要求:不得抄袭材料;字数6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学校、姓名等信息。)
【考点】
中华文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文化,不只是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鞭)炮声日月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老舍《北京的春节》19511

春节记忆

除夕夜,远在北京的大哥赶回了家,全家人围桌吃年夜饭、聊春节的出游计划。爸妈手机里的拜年短信弹个不停,我也帮着抢了拜年红包。吃完饭,我还带着爸妈看了“电子烟花”,在VR虚拟世界里游览了庙会。对比老舍笔下的除夕,春节似乎变了,但又没有变…

——小义2024.2

对比“春节记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节的“变”与“不变”。

(2)

不只是春节

▲F镇老街节假日日均游客量超3万人次,最高峰达3.6万人次。

▲Y市政府发布《关于城区和重点区域禁止燃放烟火爆竹的通告》。

▲F市场销售的项链、胸针、发簪里融入中国风元素,东方美学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采购商采购国潮饰品。

▲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作为联合国的正式假日,春节民俗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不只是文化,是传承,也是……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文化,不只是文化”。(要求:论点明确,角度多元,论述充分,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