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

——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

材料二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纠正了其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

——摘编自李包庚、刘云霞《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

(1) 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的视角。
(2) 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认识变化的原因。
【考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欧洲殖民者对被殖民地区文化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困难